close

 

學校沒教的事à未來職場的能力

在進入課程前講師提出了2個問題讓我們仔細的思考:

1.讀書是為了什麼?

我們皆認為主要還是為了賺錢同時也是培養自我的能力。

2.如何才能學習保有自信、誠實、樂觀、自信的品格?

在學校並不會教導如何保有自信、誠實、樂觀、自信的品格,然而多接近佛堂卻可以學習到這些品格。

 

    為了適應社會日益快速變遷的生活,學校所學習到的能力,並不能完全應付將來的所需,大部分的能力乃是進入職場所習得的,故不能僅依賴學校所提供的教育,閉門造車,而忽略了多方向學習所該有的積極態度。中央副校長李誠指出: 學校要教的不是一技之長,而是學習的核心能力

    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僅30%雇主認為畢業生具有就業能力,然而針對職場新鮮人能力進行調查,發現工作態度、穩定性及抗壓性之能力為雇主首要考量,尤其以工作態度最為重要,且在大家都認為新一代年輕人為草莓族時,卻有90%畢業生自認具有職場抗壓性,那到底是僱主對時下年輕人的能力認知有誤,還是我們自視甚高呢?

    商業周刊訪問東尼,華格納的報導中

商業周刊訪      問 : 如果僱用年輕人時,最看重的能力是?

東尼,華格納     答 : 如何問問題的能力

那要如何問問題呢?                   

1.能不能問對問題

    首先要先問自我如何解決問題,再提出有意義的問題,然而一般人只會問指責對方的問題,此舉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製造出更多的問題。

2.能不能進行一場有深度的對話

     所以如何培養問問題的能力,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卻又是目前學校很少教導我們去注意的事。

     根據跨國競爭力調查中發現考試能力與課業分數台灣皆為第1名,但整體總合表現台灣卻是第4名的孩子,原因為何呢?主要在於教育出了差錯,台灣學校只會教導如何應付考試作答卻很少教導怎樣具備自信心的能力,導致學生普遍皆有信心不足之現象以致影響往後的各項能力發展。

     想像力、幽默感、愛為王月與李國修夫妻所給予孩子的核心教育指標,不再教導孩子為讀書的工具,而是讓孩子能保有創造思考的能力以及生活的幽默感,達到樂於學的目的,而非不知為何而學的無奈。

學校所沒教的七大生存技能

(一)批判思考   妙智般若 理路清晰倒不了

1.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

2.評估和分析資料能力

(二)合作   互補彼此 才能1+1>2

3.跨界合作與以身作則的領導

4.靈活與適應能力

5.主動進取和創業家精神

6.口語和文字溝通能力

7.好奇心與想像力

 

最後課程中提出改變態度就是改變人生,另外於CEO問卷調查中,80%的人成功是靠工作態度,其實外在環境無所謂安定或不安定,我們內心的感受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正所謂心不隨境轉,境就能隨心轉。

傅講師所提出小故事分享中指出:

1.一個人生氣時,智商只有五歲,學習在盛怒時少說話,少做決定

2.將情緒物歸原主且生氣時不要說話,因說出的都是氣話而非好話

3.沒有不好的環境,只有不好的心情

4.卡內基: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發現工作中的樂趣

                                                                                                       分享的有點晚^ . ^   博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gjdhcu 的頭像
    bgjdhcu

    聖林玄奘、建中、新豐佛堂

    bgjdh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